近日,市场有观点认为,当前政府资金在风险投资业占比较高,因此要求国有资本退出风险投资行业,使民营机构在这个行业扮演更大的角色。
投中研究院发布报告显示,目前全国国有投资主体数量为23014家。从投资结果看,这些国资机构在过去5年间直投金额高达1.59万亿,直投了约1.29万家企业,加上间接投资,国资机构共投资了约2万家企业,这意味着在过去五年获得投资的企业中,每三家中有一家获得国资机构投资。
从数据看,国资占比的确较高。但是,客观来看,国资占比多并非是国资抢夺市场化风投机构的份额,恰恰相反,在美元资本逐步退出、市场风险加大、疫情冲击等因素影响下,创业公司在市场进行股权融资的难度加大,银行债券融资则更难。在这个时候,承担推动科技创新重任的国有资本,成为很多创业项目的“救命稻草”,因此,在某种意义上国资是“雪中送炭”。
当前,我国大力促进和推动风险投资发展,6月中旬发布了《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》。根据行业分析,纯国资基金在风险偏好、决策机制、权责利机制、运作效率等方面弱于非国资机构,市场竞争力相对较低,非国资基金规模不断缩水是市场选择的结果。若国有资本在当前退出,那么相当一部分创业公司将因缺乏融资渠道而陷入危机。
这是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现象。当中国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以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与产业链安全时,我国风险投资行业规模正因受到地缘政治、美元高利率、市场治理以及相关产业进入周期尾部等影响而有所缩水,尤其是过去它们更加擅长互联网等模式创新领域,而新的投资主要处于“硬”科技行业板块,就出现了国资承担更多推动科技创新的任务。当前,国际市场新兴产业聚焦于人工智能领域,国内主要由民营企业自主投资研发。
今年以来,一些引导基金、国资LP为退出而起诉GP,导致一些创投机构密集向被投企业发起回购诉讼。事实上,所谓回购并非是国资LP特有的,而是一直以来民营资本主导的创投行业的产物。因为在创业领域,不免存在一些仅仅追求短期暴富、存在道德风险的项目及其团队,回购权成为各方长期博弈的平衡产物,有利于约束融资方。但是,国资LP往往存在到期刚性退出政策,可能影响一些仍在生存线上挣扎的创业公司。
因此,目前的焦点并不在于国资要不要退出,而是让国资投资行为更加市场化并成为耐心资本的标杆,最终驱动更多资本成为长期资本、耐心资本。创投行业本质上是风险投资,但政府资金使用条件要求高,若不敢投早、投小,则失去了风险投资意义。因此,中央政府提出会优化国有创业投资机构业绩考核、激励约束和容错机制,以及系统研究解决政府出资的创业投资基金集中到期退出问题,避免一级市场出现踩踏式的退出。
我国也必须应对风险资本来源较单一、市场化资金不足的问题。要通过增加退出渠道、提高税收激励作用等,发展壮大民营风险投资资本。目前的挑战在于一系列因素的叠加,也包括民营资本信心亟待提振的问题。事实上,历史经验表明,经济转型与产业转型过渡期,往往也是孕育新技术、新企业萌芽与成长阶段股票配资平台推荐,更是传统产业优胜劣汰大幅提高产业集中度的时期。应鼓励拥有丰富市场经验的风险资本帮助企业投资新技术、产业并购等,使其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推动者。